胆总管结石并发胰腺炎如何治疗
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胆源性胰腺炎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并发症。胰腺炎后有两种治疗方法:
1.腹腔镜和胆道镜取出胆总管石是常用的方法;
2.通过ERCP:类似于做胃镜到十二指肠乳头,网篮通过插管进入胆总管,取出石头。
最好的办法是ERCP,因为ERCP是十二指肠镜检查进入十二指肠,可以看到胆胰汇合部是否有问题,是否有乳头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乳头过长等。造影还可以发现胆胰合流异常,可以在十二指肠镜检查下进行ERCP相关手术治疗,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取出结石也能使胆管、胰管、胰管流出。
胆总管结石也可以通过腹腔镜和胆道镜取出,但不能发现胆胰汇合部是否有问题。如果患者仅由胆石引起,胆胰汇合部无问题,术后胰腺炎复发率不会很高。如果胆胰汇合部导致胆总管结石,取出结石后胰腺炎可能会再次发生。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低位胆道梗阻的危害
低位是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三管汇合以下都叫低位,即胆总管下端包括胆总管胰腺段、十二指肠段胆总管,还有十二指肠胆胰汇合部乳头部位。低位胆道梗阻不全梗阻可能引起胰腺炎、胆管扩张、胆囊结石,病人本身会表现为腹胀。完全梗阻情况下会对肝脏有损伤,使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梗阻到胰管则引起胆源性胰腺炎。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方法是做MRCP磁共振、肝功化验、淀粉酶检查,可以确定有无低位胆道梗阻。 阅读更多…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上限为17.1μmol/L,超过正常值的上限具有临床意义。如果超过正常值的2倍,肉眼可见黄疸,即皮肤、巩膜和部分粘膜,如唇粘膜或指甲。黄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溶血性黄疸:这种类型比较常见,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超过肝脏的补偿能力,大量间接胆红素入血引起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肝细胞大量损伤或分泌功能问题,胆红素入血不能正常代谢;3.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肝外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和胆道结石。此外,胆道肿瘤也可能导致黄疸。肝内梗阻是肝内胆汁沉积,一些毛细胆栓引起的胆 阅读更多…
胆红素高吃什么药能降
胆红素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从医学角度来看,有溶血性,如新生儿ABO溶血,还有像一些成年人的遗传性疾病会造成溶血性黄疸;还有就是肝细胞性黄疸,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引起来的肝细胞破坏引起的黄疸;还有就是梗阻性的黄疸,像肝癌、原发性肝癌、胆道癌、胰腺癌、胆石症都会造成梗阻引起的黄疸。所以不同的黄疸要用不同的药物。具体如下:1.对于溶血性黄疸,一般用药是稳定红细胞膜的药物;最常见的是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使用一些保护肝细胞膜的药物,如天晴甘平、甘草药、中成药等;3.如果是梗阻性黄疸,应去除肿瘤、胆石症等梗阻因素, 阅读更多…
胆红素偏高怎么调理
调理胆红素过高,首先要明确原因是什么,最常见的原因如下:1.溶血性黄疸:患者可能吃过一些特殊的食物,但体内缺乏一些酶,可能导致溶血。例如,吃蚕豆会有这种溶血。此时,患者应避免吃类似的东西;2.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受损引起的黄疸,此时需要治疗病因。比如酒精引起就要戒酒,乙肝病毒引起或丙肝病毒引起就要抗病毒治疗,药物引起就要停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3.梗阻性黄疸:消除梗阻非常重要。如果有结石,应取出,肿瘤可能需要放置支架。对于肝细胞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吃油腻的饮食可能会使黄疸更严重,甚至对于胆石症导致梗阻性 阅读更多…
胆源性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胆源性胰腺炎的原因涉及胆源性胰腺炎的定义和概念。目前,教科书和许多指南都将胰腺炎定义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部分患者为非结石性胆源性腺炎,发生在胆胰汇合部,如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过长、硬化性乳头炎、萎缩性乳头炎、乳头旁憩室等。同时,患者有低胆液合流异常或高胆胰合流异常。这些患者在饮酒和进入高脂饮食时,容易将胆汁逆流到胰管,激活胰酶发生胰腺炎。如果患者只是取结石或切除胆囊,术后复发率往往很高,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是胆管胰酶被激活,通常是十二指肠液、 阅读更多…